蘇東坡曾說:「不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,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」
可見竹能怡養人性,變化人的氣質。
|
台灣常見的竹筍有四種,即綠竹筍、麻竹筍、孟宗竹筍和桂竹筍。
麻竹適應性廣、抗逆性強,所以在採收前後都不必再施藥投肥(是現今最健康的食物之一),讓它自然生長,只需在採收前將雜草與細竹除光以利後續收割,不過因為竹林總是在荒山水嶺蚊蟲橫行之間,收割的勞動之辛苦,唯有親身體會過才知這當中的辛勞。
整個夏天是麻竹筍的舞台,從5月到9月,整整四個月的演出。
為了讓麻竹筍鮮嫩,清白甜美,筍農通常在竹欉四周覆上一層厚厚的泥土,筍子就在培土中生長。
採筍的季節,農人摸黑上工掘筍,和時間比賽,趕在早市結束前把筍子運到市場販售。
因為隔夜或曬到陽光的筍,會失去甜味並帶苦澀,所以以"沈土筍"為上品。
麻竹筍要先切片、泡水、煮約40分鐘去除筍片的澀味才能料理
光是泡水就要換三次水,這樣筍片才能白白嫩嫩!
竹筍的縱切面很有意思,早在竹筍階段就把所有的節就長好了,
莖在長高的過程中,每個節間都會生長,整支都在長也因此竹子的生長速度才會那麼快。
麻竹筍,裡面皆有細孔,好像痲子臉!
筍乾蹄膀用的是山上產的麻竹筍乾
竹筍炒肉片
有一句成語:雨後春筍,在山中春雨過後就是"採竹筍"的最佳時機。
竹筍
別名:筍仔、竹笋。
英名:Bamboo shoot
科屬:禾本科,孟宗竹或蓬萊竹、麻竹屬。
形態:多年生木本植物,成長後成為堅硬多節的竹子。葉披針形,分枝細小,竹籜上有細毛,地下莖(竹鞭)發達。
美味的桂竹筍更是現代人追求健康最好的食材,桂竹筍從竹林的土壤內自然冒出,
不需使用任何的農藥和肥料,無需擔心污染問題,此外,桂竹筍熱量低,
含豐富纖維質,有助人體消化,好處多多。由於今年雨水充足,所生產的
桂竹筍品質更加優良,產期略為提早,可比往年更早嘗到新鮮的山林美味,
遊客可就當地的餐廳品嘗美味的桂竹筍料理或採回家料理。
每年4月開始每到假日就有一堆人上山,7月~9月更是避暑的旺季!
山莊園主非常熱情,當然 採完竹筍等一下就可以享用竹筍大餐...
基本配備不能少:雨鞋(球鞋)+斗笠+一顆赤子之心=快樂
這群來自台北/高雄大都會區的醫師和醫師娘也忘情於山林之中
平日工作繁忙,今日的心情就像是小學生戶外教學般,雀躍不已!
不管是手忙(剝筍殼)、腳忙(走山路)、眼忙(找竹筍)
口更忙、大夥依然七嘴八舌的在山林之間,好不熱鬧!
光看表情就知道"快樂"就是發自內心深處,光看照片我也覺得很快樂~
好久不見!吳醫師終於重出江湖(大家都非常關心你及想念你)
此外,山區竹林中體驗踩桂竹筍的樂趣,
吳小姐及彭大哥透露採桂竹筍的祕訣,那就是以30公分左右的嫩竹為目標
,朝嫩竹的底部輕輕一踩即可,這樣的桂竹筍最香甜可口。
撥完殼之後,重量就可以減輕很多。
青翠的綠+無瑕的白,真的很美~很美~
肉質肥厚飽滿,口感卻又出奇地鮮嫩爽脆,加入以雞、鵝的熬製鮮美高湯一同燉煮六小時後
,桂竹筍吸滿高湯的肉香,滋味令人難~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多加些辛辣調味,非常下飯!
竹筍多少都帶有苦味,尤其是筍尖已經鑽岀地面而筍殼變綠的。
選購時,最好挑筍殼呈黃褐色者,不要購買太瘦太長的。
收割下來後的竹筍,仍然具有分生能力,因此買回來後,如果不能在一、兩天內食用,
就得先用沸水燙熟後冷藏。品質才不會變劣。
四種竹筍中,以麻竹筍最粗大;綠竹筍則體積適中,市面上最常見;孟宗竹的春筍長而稍粗,竹籜灰黑或褐黑,冬筍短細而呈茶褐色;桂竹筍修長而肉較少,常供加工製成筍乾或桶筍、筍絲等。
沙拉筍的挑選與正確的煮法
沙拉筍的最佳條件
第一、竹筍品種須為綠竹筍
竹筍品種很多,其中綠竹筍的纖維最細嫩,最適合做涼拌沙拉。
第二、須選上等的綠竹筍
做沙拉的竹筍須選上等的綠竹筍才有香甜、脆嫩的鮮美口味。
第三、須為現採或現採現做保鮮的綠竹筍
竹筍採收後纖維的老化速度非常快,必須現採後在低溫下保鮮
好吃的綠竹筍一定要夠彎,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竹筍都是彎的,像箭竹筍就是直挺挺的。
「綠竹筍」可分為「上筍」、「中筍」及「下筍」;
形似牛角狀、外殼呈黃褐色、尾端不出青、底部為白色新鮮且不浸水之綠竹筍為「上筍」;
形似圓錐狀、外殼呈黃褐色、尾端不出青、底部為白色新鮮且不浸水之綠竹筍為「中筍」;
形似圓錐狀、外殼呈黃褐色、尾端出青、底部為白色新鮮且不浸水之綠竹筍為「下筍」。
竹筍是直是彎,其實和竹子的生長特性有關,綠竹筍屬於叢生竹,所以竹筍發出的時候,
就會表現出彎曲向上的生長模式,這也是背地性的表現啊。
如果是散生竹,因為竹筍會從橫走的地下莖上發出,所以竹筍通常都會是直的。
採收
採收竹筍通常在天未亮的清晨(露水未被蒸發),挖到竹筍後需順著竹筍生長的方向以刀子割下,
竹筍採收之後,要用土再把挖開的地方填好,新的筍會繼續長出來~
農曆10月以後則是孟宗竹筍的盛產期,是筍類中經濟價格最高者。
寒帶性植物,分為冬筍和春筍二種。冬筍長在地表下,挖出後可見到筍被一層金黃色絨毛包住
,色澤金黃亮麗,與一般竹筍不同。
冬筍又名孟宗竹筍,是一種粗放作物,生產期間在冬季叫冬筍,
春季叫春筍,冬筍生長於地下,必須以鋤頭挖出,無病蟲害,是清潔衛生蔬菜。
(孟宗竹)
在民國五、六十年代是孟宗竹的黃金時代,那時候,從竹子的頭至尾無一浪費,都有利用價值;竹的根部長竹筍、莖部可做建材、竹藝品、竹蔑…等,尾部竹筷、枝葉做竹掃把。那時竹農過得相當優裕的日子。
初春「驚蟄」至「清明」期間是孟宗竹筍生產旺季,如果能獲老天幫忙雨量充足,孟宗竹筍,生長極速,簡直是「一眠大一寸」,大到可以看出來,生長之快令人嘆為觀止,所謂「雨後春筍」,就是指是這種情象。
台灣主要產筍的竹類:
慈竹屬中有麻竹、綠竹和烏腳綠竹。
慈竹屬類(叢生竹):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,性喜溫熱多濕,在30°~35°c時,生長特別繁茂、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,雨量充沛時,開始大量發筍,10月以後,中南部進入旱季,麻竹和綠竹,逐漸停止發筍。
土壤質地包括:砂壤土、砂質粘壤土、甚至粘壤土,均可生長,但以砂壤土最適宜。土壤PH4.5~7.7均適宜。 麻竹、綠竹和烏腳綠竹等叢生竹,抗風力較弱,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。
毛竹屬中有孟宗竹、桂竹。
毛竹屬類(散生竹):屬於溫帶植物,喜溫涼多濕,20°~25°c發育特別優良,
冬季能耐嚴霜竹桿堅韌、抗風力也強,但一般以山谷內,蔽風向陽處,生長最佳。
土壤以深淺合適不積水、棕色森林土、帶有細碎石礫的最佳,黃色和赤色土次
冬筍味道芬芳,含豐富纖維質、鐵質、熱量等可助消化、促進食慾、預防肥胖及美容養顏,在冬天裡,冬筍是大家最愛吃的一道名菜。
歡迎大家上山看地、買屋,請先電話預約告知!
彭大哥:0910-177627
吳小姐:0980-497659
資料照片來源:GOOGLE網站/凌雲山莊/苗栗縣政府